Module
關於水資源
由 Redress 創作
Redress
,
2025
來源:聯合國
圖片來源: Redress
圖片來源: Redress
淡水(可飲用的水)是一種稀缺資源。世界上所有的水資源中,只有不到3%是可飲用的。幾乎所有的淡水都被封在冰裡的飲用水北極和南極洲,我們僅依靠全球 0.5% 的水資源來滿足全世界人口的淡水需求。 1
圖片來源: McGrawhill Education
圖片來源: McGrawhill Education
圖片來源: McGrawhill Education
目前,全球約有 22 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管理的飲用水 2 ,全球三分之二的地區面臨水資源短缺。
1. 時尚渴望
時尚產業實為一個高度耗水的行業。作為全球第二大用水產業 4 ,其製造過程所消耗的水資源,竟佔全球製造業導致水資源短缺總量的3.5% 5 。此現象不僅嚴重威脅農民、工廠工人及周邊社區居民獲得潔淨飲用水與衛生用水的基本人權,更凸顯產業必須立即改善用水效率的迫切性。
以一件普通棉質T恤為例,其生產過程消耗的淡水總量可高達2,720公升——相當於一個人900天的飲用水量! 6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剖析這個驚人數字背後的生產鏈真相。
種植材料
格棉花、亞麻甚至是黏膠纖維的木材等槳葉材料都需要大量的淡水。據估計,73% 的棉花是用來自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淡水資源種植的。 7
時尚產業的大量用水導致全球水資源短缺, 尤其因為棉花主要生長在世界乾旱地區。我們以中亞的鹹海為例。來自最新衛星圖片顯示,鹹海90%的面積已經乾涸,在烏茲別克和哈薩克之間形成了一片新的沙漠。這是一場人為的環境災難。雖然過去世界第三大湖, 這1960年代,鹹海因棉花種植需要,流入鹹海的河流引流至農場,鹹海因此開始萎縮。如今,鹹海被稱為阿拉庫姆沙漠。
資料來源:BBC 新聞,Aral Seas: Man Made Environmental Disaster
這直觀地提醒我們,農業和灌溉會對我們的淡水供應造成怎樣的傷害。這種情況令人擔憂。然而,由於對更多服裝的需求,我們對棉花種植和自然資源的需求仍在增長,這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水資源供應的壓力。
棉花種植業已經受到氣溫升高和乾旱問題的影響。為了種植同樣數量的棉花,現在需要更多的水。這是我們當前的氣候危機預計全球現有棉花種植區氣溫上升、乾旱、淡水有限、降雨模式難以預測,將持續降低棉花產量。
值得慶幸的是,部分企業正推動創新計畫以減少天然纖維種植的耗水量。以棉花田灌溉改善為例,採用地下滴灌技術相較傳統地面滴灌,不僅能提升10-30%的棉花產量,更能節省15-30%的用水量。
8
服裝製造
您知道嗎?在棉質服裝的生產過程中,高達65%的水資源消耗都來自漂白和染色工序9
這些取自農場的棉花和羊毛原料,最初多呈現棕色或灰色。為了後續染色,必須先經過漂白處理——這個步驟不僅耗費大量水資源,還需要使用漂白劑等化學物質。接著,為了讓織物著色並固色,還需使用染料和其他化學藥劑。平均來說,每染製1公斤紡織品就需要消耗100至150公升的水。 10 試想,全球各地工廠為了滿足我們對多彩服裝的需求,持續不斷地進行染製作業,所有這些都消耗和污染了我們的水資源。
圖片來源:ReThink、DETERMINANT 和 ECOHUES 推出全球首款棉質無水染料系列
圖片來源:ReThink、DETERMINANT 和 ECOHUES 推出全球首款棉質無水染料系列
圖片來源:ReThink、DETERMINANT 和 ECOHUES 推出全球首款棉質無水染料系列
值得慶幸的是,創新正在改變遊戲規則。例如,Cot噸無水染料是一項突破性的染色技術,每件襯衫可節省 40 公升水。 11 這棉花無水染色製程確保不會危險化學品被傾倒到環境中。
護理衣服
圖片來源:Indoor Household Water Use
圖片來源:Indoor Household Water Use
圖片來源:Indoor Household Water Use
服裝從生產到日常使用都伴隨著巨大的水資源消耗。 當衣物進入消費者手中後,定期清洗帶來的水足跡同樣不容忽視-一個四口之家平均每週要洗滌6-8次衣物, 根據洗衣機類型不同,每次洗滌需消耗64-135公升水12 更令人震驚的是,全球服裝在洗滌和烘乾過程中消耗的水資源總量高達200億立方米,相當於800萬個標準奧運游泳池的蓄水量。 13
2. 水污染
水體化學污染
服裝製造涉及多道工序——從纖維種植到布料處理,再到縫製衣服——每個步驟都需要消耗水和化學物質。時尚和紡織業使用的化學品約佔全球化學品產量的25%。 14
首先,種植棉花或亞麻等纖維需要使用大量殺蟲劑和肥料,以確保植物快速生長,滿足時尚產業日益增長的需求。然後,處理織物,漂白劑等添加劑和增白劑需要準備白色表面。之後,化學品和染料混合在一起,形成顏色。有時,在染色過程之後,織物會再次用化學物質處理,以賦予其一些新的特性,例如防水、抗皺或抗菌。
最終,所有含有化學物質的水都被沖走了丟棄作為廢物。 據估計,服裝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染色和精加工產品。 15 這些化學物質不斷排放到淡水系統中,危害週邊地區和社區的健康。
圖片來源:《Smart Water Magazine》,《快時尚:有毒服裝》
許多政府試圖透過立法禁止傾倒受污染的水來保護水道免受污染。然而,服裝的生產地往往諸如此類的問題腐敗使這些法律的執行變得困難,這也讓品牌忽視這個問題。在不受監管的紡織廠將污水排入當地水源,導致社區沒有安全的飲用水和洗澡水。
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正在提供服務來改善這種情況。例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 (WASH) 計畫致力於改善服裝廠工人及其社區獲得清潔水和衛生設施的機會。另一個例子是綠色和平組織的「淨化我的時尚」活動,該活動旨在提高人們對危險化學品污染的認識,並呼籲企業承諾對我們的水系統進行「淨化」。
海洋中的微塑膠:從時尚到食物鏈
我們今天穿的大多數衣服都是由塑膠基合成纖維製成的,例如聚酯纖維、尼龍和腈綸。在製造過程中以及在生產後,合成纖維在家洗,它們會將微塑膠(極小的塑膠顆粒)排放到流入河流和海洋的水道中。
微塑膠對攝入它們的海洋生物構成威脅。微塑膠對我們本身也構成威脅,它們存在於我們飲用的水、我們吃的食物中,最後進入我們的血液。研究發現,人們每週攝取的微塑膠重量可能相當於一張信用卡。
16
.
圖片來源:Ocean Wise,《我、我的衣服與海洋》
圖片來源:Ocean Wise,《我、我的衣服與海洋》
圖片來源:Ocean Wise,《我、我的衣服與海洋》
到 2050 年,因洗衣服而排放到海洋中的塑膠微纖維可能會成長到每年 70 萬噸。這相當於約 40 億件聚酯上衣的總重量! 17
在頂部塑膠被用來製作我們的衣服,時尚產業中塑膠污染更加嚴重製造珠寶、太陽眼鏡、鞋子等時尚物品,以及用於保護和銷售時尚物品的所有包裝(塑膠袋、衣架)。他們不僅在我們購買衣服時會大量使用,而且在生產過程中以及在將衣服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時也會大量使用。
快速提示
透過認識到我們的衣服對環境和淡水系統造成的有害影響,我們被敦促重新考慮我們的穿衣習慣。我們可以採取以下一些措施來減少用水量和污染:
- 為了減少浪費水,滿載時,請設定適當的水位。如果洗滌量較少,請使用適當的水位設定。
- 使用經過認證可生物分解的植物性洗衣粉或可溶解洗衣片,這樣就不會污染水源。
- 選擇紙板包裝的粉末洗滌劑和可溶解洗衣片,它們可以進一步減少塑膠瓶裝液體洗滌劑對環境的影響。
註腳
1 UNESCO(n.d.), SDG Resources for Educators –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2 UNICE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Progress on household drinking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2000-2017: Special focus on inequalities.
3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Water and Environment and Health: 2023 Global Water Security Assessment
4 Ellen McArthur Foundation: A New Textile Economy: Redesigning Fashion’s Future (2017)
5 Circle Economy, 2024, The circularity gap report, Textiles
6 Baillie Gifford (2019) Fast Fashion – Time to Kick the Habit?
7 Water Footprint In Cotton 2020-2024: A Global Analysis (2025)
8 H2O Global News, “ Cotton Farming and Water Scarcity: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
9 Determinant, Fashion Solution for Global Water Crisis (2023)
10 Knitting Industry: Nike adopts waterless dyeing technology (2013)
11 Determinant, Fashion Solution for Global Water Crisis
12 Wash Tower, Estimated Laundry Loads
13 Baillie Gifford (2019) Fast Fashion – Time to Kick the Habit?
14 “Water Management in China’s Apparel and Textile Factories” : Busines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2008)
15 European Parliament: The impact of textile production and waste on the environment (infographics) 2024
16 “No Plastic in Nature”: Assessing PlasticIngestion from Nature to People,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Australia and WWF. (2019)
17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2017), A New Textiles Economy: Redesigning Fashion’s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