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Latest News

2025 年度 Redress 設計大賽決賽入圍者展覽

Explore

15年,330多位改變時尚規則的設計師——讓我們與Silvia Acien Parrilla重逢

Explore

香港維港凱悅尚萃酒店加入Redress衣物回收計劃

Explore
Latest News

2025 年度 Redress 設計大賽決賽入圍者展覽

Explore

15年,330多位改變時尚規則的設計師——讓我們與Silvia Acien Parrilla重逢

Explore

香港維港凱悅尚萃酒店加入Redress衣物回收計劃

Explore
Take Action...

Let’s make fashion better for the planet.

In Your Wardrobe
Latest News

2025 年度 Redress 設計大賽決賽入圍者展覽

Explore

15年,330多位改變時尚規則的設計師——讓我們與Silvia Acien Parrilla重逢

Explore

香港維港凱悅尚萃酒店加入Redress衣物回收計劃

Explore
Latest News

2025 年度 Redress 設計大賽決賽入圍者展覽

Explore

15年,330多位改變時尚規則的設計師——讓我們與Silvia Acien Parrilla重逢

Explore

香港維港凱悅尚萃酒店加入Redress衣物回收計劃

Explore
Support Us

As a charity, we rely on your generosity to fuel our mission. 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support our work.

Latest News

2025 年度 Redress 設計大賽決賽入圍者展覽

Explore

15年,330多位改變時尚規則的設計師——讓我們與Silvia Acien Parrilla重逢

Explore

香港維港凱悅尚萃酒店加入Redress衣物回收計劃

Explore
Explore
Learn With Us
Take Action
About Us
Support Us
Click To Search
Main Menu
Learn With Us

Discover how fashion contributes to the climate crisis,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About Us

See how Redress operates and creates impact.

About Us

As a charity, we rely on your generosity to fuel our mission. 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support our work.

Module

衣服「油膩」的真相

由 Redress 創作

Redress

,

2025

來源:聯合國

圖片來源: Redress

圖片來源: Redress

時尚業是全球最具魅力的產業之一,卻同時也是污染最嚴重的行業。服裝生產消耗大量珍貴的自然資源,包括水資源、土地、林木,甚至石油!

那麼石油究竟是什麼? 石油其實是一種化石燃料。所謂化石燃料,是數百萬年前動植物遺體在地下分解形成的產物。 數百萬年來厚層岩石產生的熱量和壓力有助於將腐爛的有機殘留物轉化為化石燃料這些燃料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氣。

Credit: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Credit: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Credit: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化石燃料屬於不可再生的消耗性資源,這意味著一旦地底下的儲備耗盡,它們將永遠消失。

四百多年來,人類一直依靠開採和燃燒化石燃料來發電。我們燃煤取暖,煉油發電。然而,化石燃料的用途不僅限於此——它們甚至被用來製造塑膠!

燃燒化石燃料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進而加劇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在本單元中,我們將探討石油的多種用途,從生產聚酯等合成纖維,到為服裝工廠提供能源。同時,我們也會深入瞭解這些問題對人類與地球的深遠影響。

1. 我的衣服上有油嗎?

製造合成纖維

合成纖維,如聚酯纖維(滌綸)或聚醯胺(尼龍),本質上是一種極細的塑膠絲,這意味著它們的原料來自石油。

2023 年,合成纖維已佔全球紡織纖維市場的 67%,其中聚酯纖維更是服裝中最常見的材料。 1 生產合成纖維每年消耗約 3.42 億桶石油 2 ,相當於 33,250 次 10 小時的長途飛行 3 . 所排放的碳足跡。更嚴重的是,從石油開採到轉化為聚酯的過程不僅耗能驚人,還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

首先,石油必須從地底開採出來,並經過一系列加工,才能製成顆粒狀的塑膠原料。

來源: AYA(2023), 快時尚和(再生)聚酯纖維如何製造我們血液中的微塑膠。 Youtube。

塑膠碎片必須加熱才能熔化。然後,黏稠的塑膠穿過帶有微孔的網格,形成許多細絲。

來源: AYA(2023), 快時尚和(再生)聚酯纖維如何製造我們血液中的微塑膠。 Youtube。

然後,這些細絲會被稍微冷卻、拉伸、賦予一些紋理,然後被切成更短的纖維。最後,這些纖維會被捻在一起紡成線。這些線最終會被織成我們的衣服布料。

合成纖維無法生物降解,它們在垃圾掩埋場分解後只會變成微塑料,造成污染。產業需要減少對合成纖維的需求,但這極具挑戰性,因為:

  1. 與其他纖維相比,合成纖維的製造成本較低
  2. 在某些情況下,合成纖維的性能優於其他非塑膠纖維:當我們需要運動服具有彈性,或滑雪夾克具有防水性能時,合成材料是不可避免的。

作為消費者,我們的目標不是消除合成纖維的使用,而是在日常服裝中選擇更多的天然纖維。

染色衣服

石油也用於為織物製作顏料(也稱為染料)。過去,顏料通常來自大自然:水果、樹葉,甚至一些昆蟲。但如今,由於需求量大、產量高,我們依賴將石油轉化為顏料的工業和化學製程。

2. 時尚耗能

除了使用石油製造合成材料和顏料外,石油和煤炭在發電和熱能方面的需求量也很大。

服裝製造的許多環節都需要電力,從紡紗到染色、烘乾和縫紉。每個環節都涉及數百台機器,以及通常不間斷運作的照明和通風設備,以支援世界各地大量的服裝生產。此外,染色和整理工序也經常需要用煤炭來加熱水並產生所需的蒸氣。

圖片來源:Issue Wire,越南製造商

石油也是運輸材料和產品的船舶、卡車和飛機的燃料。服裝通常在布料或纖維原產國以外的國家生產。然後,這些產品被運往世界各地的不同商店,甚至透過網購直接送到我們家。例如,你的T恤可能在英國設計,使用美國種植的棉花,然後在印度製作和縫製布料,最後運往世界各地的多家商店。

保持衣物清潔

圖片來源:Launtry at Home、Stocksy

洗衣服和烘乾衣服是世界各地所有家庭的日常瑣事。平均而言,一個四口之家每週預計要洗 6 到 8 次衣服。 但它不僅是一項必要的家務,也是能源消耗大戶。加上電費和熱水費,洗衣機和烘乾機的耗能約佔家庭總能耗的10% 4

快速提示

既然我們知道了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例如石油和煤炭)是如何用於製作和保養衣服的,我們就需要更加珍惜它們,更好地照顧它們。以下是一些建議:

  • 購買新衣服時,盡量避免購買合成纖維。這樣可以減少洗滌過程中釋放到水道中的微塑料,並幫助保護我們寶貴的石油資源。
  • 購買本地製造的時裝!這將減少運輸帶來的碳足跡。
  • 洗衣服時節省能源。滿載並且用冷水洗滌!
註腳

1 Textile Exchange, 2024, Materials Market Report

2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2017), A New Textiles Economy

3 Estimation by Redress, 2024

4 Central Hudson, ‘10 Tips to Save Energy in the Laundry Room’

Register for the Sustainable Fashion Educator Pack

Thank you for registering to receive Redress’ report: Hong Kong’s clothing waste - loc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case of technical difficulties with this form, please email info@redress.com.hk with your name and email address. We will be pleased to send you the report directly. This 2025 report is part of Redress’ ongoing research work exploring circular fashion opportunities to solve Hong Kong’s local clothing waste issue. The development and publishing of this report is supported by the VF Foundation.

Media Enquiry

Contact Us

Become a Redesign Design Award academic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