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
少買,買得更好
由 Redress 創作
Redress
快速導覽
從詞彙表中了解更多時尚產業術語。
快速導覽
從詞彙表中了解更多時尚產業術語。
雖然 Redress 鼓勵大家減少購買新衣,但有時我們仍會需要或想要添購新裝,無論是全新或二手衣物。購買新物品並非不可行,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更有意識、更負責任的消費者。
作為消費者,我們的每一次消費都是在用錢包投票。我們選擇支持哪些品牌,就等於在塑造我們理想中的世界。 因此,我們應該優先選擇與自身價值觀相符的品牌。為了協助你在可持續時尚的旅程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以下提供一些實用指南。
經驗法則
只買你真正喜愛或需要的物品
負責任消費的第一步,就是只購買真正打動你、且實用的東西。這樣一來,我們自然會更珍惜、使用得更長久。如果猶豫時心想「或許需要」,答案往往就是「不需要」。所以,請只投資那些能真正啟發你的單品吧!
這不代表非得花更多錢在服裝上。雖然可持續品牌因嚴謹選材與公平薪資等因素,價格可能較高,但這絕非實踐可持續時尚的唯一方式。選擇二手衣物而非新品,同樣能減少環境負擔——而且更經濟實惠。 重點是,無論新品或二手,都請遵循相同的消費原則。



試試:30次穿著規則
在香港,我們發現衣櫃裡竟有三分之一的衣服幾乎從未穿過!1!這提醒我們必須更明智地選擇衣物。
2015年,氣候活動家Livia Firth發起了「30次穿搭挑戰」,鼓勵每件衣物至少穿著30次。雖然30只是個象徵性數字(我們應該追求穿得更久!),但這個挑戰能幫助我們停下來思考:這件衣服是否能長期留在衣櫥,. 還是只是一次衝動?長期留在我們的衣櫃裡,或者是否是一種浪費。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個更有意識的時尚消費者!
考量單次穿著成本
快時尚單品看似價格親民,但若計算單次穿著成本,長期來看反而更不划算。這個概念能幫助我們真正衡量衣物的價值: 將價格除以實際穿著次數,就是每穿一次的花費。快時尚衣物往往追逐流行、品質不佳,容易快速磨損淘汰,導致單次成本居高不下。相反地,一件質感好、耐穿多年的衣物,每次穿著成本反而更低, 才是真正的精打細算!
如何計算每次穿著的成本
- 初始成本:從您為服裝支付的價格開始,除以:
- 穿著次數:估計您實際會穿著該物品的次數。
例如,你以1,000港元購買一條牛仔褲,穿100次,則每次穿的成本為10港元。
但如果你購買一件價值 150 港幣的衣服,並且只穿 3 次,那麼每次穿的成本就是 50 港幣。
另一個考慮因素是,高品質服裝通常可以轉售,收回部分初始成本,而快時尚服裝的轉售價值很小甚至沒有。
購物前
在購物前,不妨多花些時間研究你感興趣的品牌是否制定了明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可量化的指標。 你可以進一步了解該品牌是否提供支持循環時尚的具體服務,例如服裝維修、修改方案,或是建立負責任的服裝回收計劃,並確保其對衣物的再循環或回收處理流程保持公開透明。這些細節都能幫助你判斷品牌的可持續承諾是否真實可信,從而做出更負責任的消費選擇。
您也可以下載Good On You應用程式或查看Fashion Revolution Transparency Index幫助你了解你的最喜歡的品牌在環境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方面的得分。
明智消費
檢查產品聲明
在選購服裝時,價格標籤只是考量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仔細檢視產品的標籤、吊牌和產品描述——這些往往隱藏著關鍵訊息。
- 服裝的成分是否包含大部分較好的材料,例如再生材料或升級再造材料?
- 這件衣服是否採用零廢棄圖案或 3D 針織製作?
- 它是否採用無水染色等“更清潔”的工藝或使用天然染料製造
優先考慮質量
購買衣服時,要選擇品質好的衣服,這樣衣服可以穿得更久。
- 這些布料耐用嗎?摸起來是輕薄還是結實?容易起毛球或鉤破嗎?衣服能長久保持嶄新嗎?
- 做工品質好嗎?接縫是否完好,會不會散開?扣件和裝飾是否牢固?
- 保養說明清楚嗎?有些材質比其他材質需要更細緻的保養—— 你能夠和願意的正確地照顧它們?